心梗去世的人飙升!医生含泪苦劝:无论多大年纪,天冷坚守7原则-当前热点

2025-11-10 10:35:31       来源:王二哥老搞笑

每到冬季,心内科的急诊室里就格外忙碌。

“又是一个心梗!”这是值夜医生们最怕听到的一句话。短短几分钟,一条生命可能就此终结。而这个“冷血杀手”,往往来得悄无声息,却杀伤力十足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数据显示,近年来冬季猝死人数持续上升,其中约60%以上都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。医生提醒:无论你是30岁还是70岁,尤其在寒冷天气,一定要守住这7条命门。

一、心梗高发,冬天真的是“夺命季”

心梗,又叫急性心肌梗死,常因冠状动脉突然堵塞,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。最常见的根源是动脉粥样硬化,但诱发它的“导火索”,冬天是头号嫌疑人。

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《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》指出:冬季心梗发生率比夏季高出近20%,老年人风险更是翻倍。

为什么?冷空气会导致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心脏负担加重。再加上运动减少、情绪波动、饮食油腻等冬季常见习惯,心梗风险就像堆满柴火的屋子,一点就着。

二、心梗来临前,身体偷偷给出这些信号

很多人以为心梗都是“突然倒下”,其实身体早就给过警告。

牢记:不是所有心梗都“胸口疼”,模糊症状更危险。

三、医生含泪苦劝:无论多大年纪,冬天一定要守住这7条命门

1. 保暖不将就,尤其是早晚出门时

寒冷是心血管的“死敌”。早晚温差大,出门前记得戴帽子、围巾、穿厚鞋。尤其是脖子、手脚、腹部,保暖到位,血管才不会跟你“闹情绪”。

重点提醒:别起床就冲出门,给身体适应时间。

2. 控制血压,别让血管“爆管”

冬天血压容易飙升,高血压是心梗的最大“合谋者”。家里有血压计的,每天早晚测一次,记录波动数据。

如已有高血压病史,请严格遵医嘱服药,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。

3. 清淡饮食,戒掉“冬日暴食症”

火锅、烤串、腊肉……冬天的餐桌诱惑太多,但高油、高盐、高脂饮食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。

医生建议:日常饮食应以“低盐低脂高纤维”为主,少吃动物内脏、甜食和油炸食品。

4. 适度运动,别一动不动也别猛然爆发

天气冷并非不运动的借口。久坐不动会让血液更黏稠,易形成血栓,但寒冷中剧烈运动又会刺激血管。

建议选择安全方式:室内快走、八段锦、拉伸运动都是上佳选择。

运动前热身10分钟,运动后别立刻吹冷风。

5. 情绪稳定,别让“火气”烧到心脏

愤怒、焦虑、激动、悲伤,都是心梗的“诱因”。冬天日照减少,人容易情绪低落或烦躁,心理防线容易崩。

建议:保持规律作息、多与人沟通、晒晒太阳。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。

6. 规律作息,别熬夜,也别贪睡

熬夜是心血管的“催命符”。晚上11点前入睡,保证7小时高质量睡眠,能有效减轻心脏负担。

同时,早晨起床动作要慢,避免“起床气”引发血压骤变。

7. 按时体检,别等心梗才想起医院

心梗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,它背后往往隐藏多年问题。

40岁以上人群,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血管体检:包括心电图、血脂、心脏彩超等基础项目。

如有家族病史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高危因素,更要定期复查,早发现早干预。

四、一个小动作,关键时刻能救命

心梗发作时,“黄金120分钟”是抢救关键。

若出现疑似症状,应立刻拨打120,不要等待、不自行开车、不吃止痛药混淆症状。

医生特别提醒:可含服1片硝酸甘油(如有备药)并平躺休息,等待急救人员。

切忌活动、走动,以免加快心肌坏死进程。

五、心梗不是“老年病”,年轻人也在中招

很多人以为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属病,但近年来30岁以下猝死病例激增,多与心梗有关。

诱因包括:熬夜、抽烟、酗酒、压力过大、不运动等。年轻人身体虽好,但血管不会“讲情面”。

心梗不看年纪,只看你有没有守住健康底线。

六、医生不想说的实话:多数心梗,其实本可以避免

每一位急诊医生都见过“来不及抢救”的遗憾。他们最想告诉你一句话:

“不是心梗突然,而是你忽视了太久。”

冬天来了,守住这7条“生命线”,也许你就能躲过那场突如其来的劫难。

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!有你在,我们会更好!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21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